在多年好友熱情邀約下參加2006濟州/上海空調制冷大展 ,但強烈吸引我的,卻是兒時的圖騰/夢裡的神州大陸,求學中地理、歷史、國文中,教的、背的、考的、講的、想的、….幾乎全是她,但就是沒見過她,像是多年的失散的親人或未曾謀面的筆友,在期待初次見面的喜悅與不安下終於啟程了。
“濟州”是近來韓國大力開發的觀光盛地,尤以風景與賭場聲名大噪,做為本次參訪的第一站,”它”位於韓國半島南方海面的第一大島 ,也是韓國溫差最小、最溫暖之地,位於島中央的漢拿山高度1950公尺,為韓國第一高山,也為當地之聖山,且特殊地理條件且與日本距離頗近,在歷史上為蒙古帝國東進日本的跳板,故本地遺留下許多蒙古人的後裔及蒙古馬。
在步入此地的第一印象是處處盛開耀眼的油菜黃花,在純淨蔚藍的海洋、寬廣無垠的沙灘,奇岩怪石、彷彿又到了夏威夷,所以本地又有”蜜月天堂”的美名。許多的戲劇、電影更以此地為場景,而為影像增色,整個島幾乎為韓國娛樂事業的大型片場,且處處留下影片中重要場景與記錄標示,更添景點的故事張力,想想韓國素來以大型工業為立國之本,而近年對文化產業也著力頗深,無怪近年韓劇竄紅,且其國民平均所得不但已超過台灣,更在學子教育經費/人 ,為台灣的十倍,自韓國經濟崩盤後全國臥薪嘗膽、浴火重生、同心齊力,在為未來韓國的競爭力不斷加分,實在另目前陷入空轉的台灣憂心不已,我們下一代該怎麼辦呢?
“上海” …。在數日的暖身後 ,終於到了本次的主要目的地,在清朝以前默默無名的海邊城鎮,晚清的西洋人介入,一下成為華洋人種混雜的東方大港,原本”十里洋場”就是洋人租借的十里地,成為上海的代名詞 ,斑駁的外灘洋房建築道出風姿卓越的歷史…20、30年上海開啟商埠,建築改了、風貌變了,所有的時髦洋氣,開始從此發跡擴散神州。而今封閉50多年後,上海迅速蛻變,煥發昔日傲骨,但不在浦西而換了浦東,就是為本次參訪重點,江東林立而起的東方明珠塔、金茂大樓、國際會展中心與震旦大樓的燈光秀麗、千變幻化及海洋世界,連成一條嶄新的歷史線,尤在夜乘渡輪暢遊黃埔江時,浦西的莊嚴暈黃、浦東的星光燦爛,更另我忽入恍然思覺、忽入科技叢林,耳旁傳來遊輪的大陸女導遊清嗓低唱,娓娓的訴出上海的美麗與哀愁...實在是令人心中混雜、好不自我。
2006上海制冷空調大展—雖然因天空不作美下起了大雨,氣溫也相對的較低,且參觀時間因其它行程壓縮祇剩半天時間,又恰巧攝影機因過度潮濕,無法正常啟用,但好不容易排除萬難來此,無論如何卯足體力能看多少算多少囉。
地大物博的海派作風讓我真的見識到,其單單制冷展示場的規模至少台北世貿的8倍左右,本來以為只看到的是台灣外移的次等工業,但每個展示區塊不但歐美人士林立,且有別台灣之輕工業,而皆以重工的大規模設施為主,許多世界大廠好像皆以大陸為生產工廠,故整廠輸入的技術與規模,更帶來了採購熱潮,以致於造成整個會場相當熱絡與欣欣向榮的氣氛,雖然其精緻化尚與台灣稍有差距,但已不遠矣,令人擔心那風光一時的福爾摩沙!
雖短短數日對上海及中國的瞭解,不敢言深,但任何華人世界的興起,總會為華人世界注入新的生命力,帶來新的希望與機會,雖兩岸文化尚有差異,但有共同的語言,總是比跟歐美人士較無溝通上的障礙,本次遠到來此,有人看到機會、有人等待機會、有人不知所謂,促立憑欄在這上海江頭,新舊古今、相同的浪漫、截然不同的風采,彼岸的我們還能擁有多少的驕傲?儘管這些危機與挑戰無法避免,但我相信我們有能力安然渡過難關,前提是,只要我們及時覺醒!
|
|
滿地櫻花,眾人留下美麗見證 |
熱情韓妹親切地中文問候! |